巴西

土著印第安人、葡萄牙和非洲黑人三種文化相遇,它們在衝突中相互融合,形成了巴西文化雛形。大批外國移民的進入使巴西社會更加開放,文化成分更複雜。這些文化通過生產活動和其它社會活動,在衝突中進一步融合,形成了今天的巴西文化。葡萄牙佔領巴西,改變了業已存在的巴西印第安人的“部落公社制”社會形態。葡萄牙殖民者對印第安人社會的破壞有兩種方式。首先,以戰爭、奴役和歐洲疾病傳染造成印第安人人口銳減。其次,通過耶穌會教徒向印第安人傳教,使其皈依西方文明。殖民者在破壞印第安人文化,使他們充當勞動力的同時,部分印第安傳統文化也被融入以葡萄牙文化為主流的巴西社會。隨著白人與印第安人的混血兒成為巴西人口的重要成分,巴西在一九八八年憲法開始承認土著印第安人的社會組織、語言、信仰和傳統。 “引進”黑人對巴西文化的形成與發展產生巨大歷史作用。一五五零年至一八五五年間約有四百萬黑奴被販運至巴西,其中絕大部分是男性。當時巴西正處在蔗糖週期和礦業周期,需要大量勞動力,因此甘蔗甚至被稱為“奴隸作物”。黑奴取代了印第安人,成為巴西社會的主要勞動力。與此同時,黑人也把自己的飲食習慣、宗教信仰、音樂與舞蹈,以及農作物種植和礦物開採技術帶到巴西。黑人婦女承擔白人家庭的家務和扮演奶娘的角色,直接地促成了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這裡沒有白人、沒有黑人、黃人,只有巴西人。五百年前,航海家佩德羅·卡布爾率領葡萄牙艦隊意外抵達南美洲大陸,這一歷史事件標誌著葡萄牙人征服巴西的開始。在隨後的五百年裡,巴西發生了一系列戲劇性的變革。葡萄牙人在締造巴西殖民國的過程中奴役印第安人,大量引進非洲黑奴,大肆掠奪,也製造了大批混血兒。這些混血兒在後來產生的國家意識導致了巴西的獨立。一八八八年巴西最終廢除了奴隸制後, 勞動力不足成為咖啡業發展的突出問題,直接引發了外國移民的高潮。巴西曆史學家以一八零八年劃界, 在此後到達巴西的外國人包括葡萄牙人均被視為外國移民。一八零八年,六百五十八名中國茶農從澳門和廣州來到里約熱內盧。一八一八年,一千六百八十二名瑞士移民移居里約熱內盧州的新弗里堡。一八二四年,首批德國移民到巴西。一八七五年,意大利移民到巴西南部定居。一九零八年,第一批日本移民從桑多斯港登岸。隨後,西班牙、法國、荷蘭、土耳其、波蘭、匈牙利、捷克、俄羅斯、敘蘭亞、黎巴嫩、沙地亞拉伯、朝鮮、阿根廷、巴拉圭、烏拉圭、波利維亞、秘魯、智利、東非、非洲、安哥拉、毛森畢等七十多個國家的移民也從四面八方湧來巴西。移民在巴西的文化形成和外交活動種扮演了耐人尋味的角色。從十九世紀末起,巴西“不再求助於武力解決它在南美洲的領土爭議,這個任務轉由巴西外交來承擔”。巴西以外交手段先後同烏拉圭、巴拉圭、阿根廷、玻利維亞、秘魯、委內瑞拉、哥倫比亞以及法屬圭亞那解決了邊界問題。亞馬孫河與拉普拉塔河的航行問題也以同樣的方法得到解決。這些複雜的爭端之所以輕易化解,歸功於巴西外交巧妙地植入了“移民援助”。

You can enable/disable content protection from Theme Options and customize this message t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