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零零年,中國攝影師張彥君夫婦作為策劃和執行者,帶著三名巴西隨員,攜帶當時最先進的數字影像採集及戶外設備,駕駛美國克萊斯勒汽車公司改裝的吉普越野車、巴西造雪佛萊越野車和福特牌供給車,開始了一項史無前例的影像工程,在巴西拍攝記錄電影《文化的魅力─巴西·愛之詩》。他們從“世界移民的大熔爐”聖保羅出發,抵達了第一個被命名的巴西城鎮嘎納內伊亞。沿當年來南美洲淘金客的路線,經南美洲著名的海濱城市佛羅利亞·瑙布理斯、巴拉納州首府庫里基巴、“德國城”布魯梅瑙到達沼澤地城市米蘭達,由巴西和玻利維亞邊境城市古隆巴進入亞馬遜河流域。在米蘭達往古隆巴的途中,三名隨員相繼離開。進入沼澤地後不久,嚮導也不願繼續隨行。接連意外令這個充滿夢幻的文化探秘旅行變成了凶險相伴的險地求生。整個過程歷時十年,共走了十六公里,有八萬三千名巴西人參與。拍攝了二十萬張圖片和六千三百小時記錄影像。
記錄電影《文化的魅力─巴西·愛之詩》以攝影師張彥君從夫婦二人到一家四口在巴西文化探秘的傳奇歷程為主線,以探秘土著文化為主體,從種族文化融合的獨特視角探討巴西的社會現實,描述文化的力量。影片以圖片方法感性記錄了巴西民族志在多重和復雜層面上的文化現象,還第一次向世人展示泛單古、咖啡、森巴、足球等對巴西影響最深刻的種族文化,以及南美洲艷麗的自然景觀和神秘的動物天堂。
序言1
認識張先生一家,純屬偶然。他們來借一面五星紅旗。這讓我印象深刻。後來的接觸當中,慢慢了解了他們的故事。我開始是很難理解的,夫妻二人放棄工作,不遠萬里,歷時十載,傾其所有,到巴西來攝影,到底為了什麼?在這個陌生的環境裡,他們不懂語言,面臨種種困難和危險,是什麼動力苦苦支撐他們? 坐在夕陽下的閣樓上,看著他們拍攝的影像,聽著張先生及夫人的講述,我被感動了。就是為了一個夢想,就是對巴西文化的喜愛,他們來到這裡。他們是幸運的,因為他們有夢想,他們是追夢的人。巴西是一個移民國家,多元文化、民俗特色在這裡融合。除了當地的森巴舞、足球,還有德國風格的啤酒節、荷蘭傳統的花卉節、瑞士風味的松子節,色彩斑斕,讓人目不暇接。巴西擁有撩人的自然風光,瀑布、沼澤、海灘、亞馬遜森林、巨蟒、食人魚、藍金剛鸚鵡、獨幽幽……到處彰顯著原始、野性的美。張先生運用手中的攝影機,將這一幕幕美景展現給世人,有些地方很多人都無法企及。難能可貴的是,在這些珍貴的圖片資料中有許多出自“小攝影家”之手,張克林。今年六歲的他和出生在吉普車中四歲的小妹,從一生下來,就跟著父母到處顛簸,小小年紀運用相機十分嫻熟,就像在玩變形金剛。我曾笑稱他們是二十一世紀的“小小徐霞客”。巴西的治安並不是很好。張先生一家也曾多次被洗劫。最慘痛的是兩年前的那次,三千多小時原始影像磁帶、兩百多塊滿載影像資料的硬盤、兩台編輯機、十五台電腦……過去多年拍攝的影像,全部付之東流,幾個月後,吉普車也不翼而飛。這是一個沉重的打擊。然而,他們挺過來了,堅持下來了,一切又重頭開始。從最初的夫妻二人到今天的一家四口,他們在巴西度過十年。他們不斷地了解巴西,經歷巴西,解讀巴西,積攢下一堆堆寶貴的影像資料。如今,他們交上了一份答卷,以自己的視角向世人介紹巴西。十年的時間,十六萬公里的行程、六千小時的錄像、說不清多少萬張的圖片、一對兒女、一個夢想…… 他們有了豐碩的收穫。
孫榮茂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巴西聖保羅總領事
二零零九年三月十九日於巴西聖保羅
序言2
出版人肩負著傳播世界文化、溝通人類文明的使命。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有限公司作為中國一家知名出版社,一直自覺為文化使命努力,積極探求境外出版的路徑,尋找出版走出去的合作者。近日,我們有幸同巴西《資源雜誌》達成了戰略合作的共識,計劃以全媒體出版等多種方式,長期進行中國文化與南美文化交流的推動工作。此次在西安美術館舉辦的《文化的魅力—巴西·愛之詩》電影文化展就是我們這一戰略合作的正式開始。影展共展出記錄電影《文化的魅力—巴西·愛之詩》的二百幅畫面,同時現場播映記錄電影《文化的魅力—巴西·愛之詩》背景視頻。畫面第一次向中國觀眾展示巴西民族多重文化的複雜層面及南美洲的艷麗自然景觀。這種影展形式是一個創新,特別是張彥君先生和肖琳傑女士用他們在巴西十年積累所形成的獨到視角對巴西文化的影像解讀,在中國人中更是前所未有的。我們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對他們的文化熱誠和堅守表示深深的敬意。在二零零四年四月舉行的“金磚四國”首腦峰會上,中巴兩國政府簽署了《二零一零年至二零一四年共同行動計劃》,二零一一年四月,迪爾瑪·羅塞夫和胡錦濤主席又在“金磚五國”首腦峰會上簽署了《聯合公報》,強調進一步開拓和加强两國在創意經濟和文化產業等領域交流與合作的重要性。這標誌著兩國關係進入了一個頻繁互動和務實合作的新階段。這種歷史的變化,是中國出版人把出版經營推向南美的新機遇。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希望通過與《資源雜誌》的合作,通過共同實施《文化的魅力》影像傳播計劃,在中國與巴西及南美文化交流中搭建一座新橋。我們相信,此次影展必將成為這一“建橋工程”的一塊奠基石。
高經緯
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有限公司董事長
二零一一年八月十日於中國西安
自序
這是一次非凡的拍攝經歷。從感性計劃到圖片獵奇,從影像探秘到“無人區”險地求生。傳奇經歷造就了這部偉大的電影。從世界移民的熔爐到南美洲土著城鎮,到深居無人區的淘金客。我們第一次用影像描述種族文化的融合,展示亞馬遜河深處的未知世界,展現被遺忘的族群和他們不為外界了解的神秘文化。從性感美艷、風姿卓越的海灘文化的魅惑到“最後邊疆處女地”的神聖不可侵,從中世紀遺風的循規蹈矩到聖保羅對財富無所顧忌的張揚,從人文經濟的典範“嘉年華”盛會的華麗到瀰漫著爆炸的歡樂氣息到“斑達勒簍”滿懷對故鄉忠誠而又模糊的思念吟唱出的無限哀婉與憂傷……影片的第一部分以表現“巴西人的慶典”為主題。巴西“慶典”的功能是製造“集體沸騰”,盛行各地,寄生於種族的聚居地,形式是傳統展示。影像透過“繁榮本域”展示了以“壯大族群實力”為目標的種族紛爭。第二部分“我們的海,世界的海”探討一些觀點和社會變化。在殖民者命名的第一個巴西城鎮,國家現代化和奴隸制度廢除沒有對這裡產生大的影響。從葡萄牙人在這裡登陸,到後來“有不計其數的遠征、探險家、冒險家、海盜和海賊光顧”,這裡的人對“過客”已不再有當初的好奇,舶來宗教取代了他們的信仰和儀式,古老的印第安人生活方式和現代文明並存。第三部分“斑達勒簍”聚焦當年來斑達瑙淘金客的後裔,他們已經成為巴西的一個新族,這一代人懷著對先祖的敬仰,生息在被蠻荒阻隔的“世外桃源”。影片在最後將視線轉到世界最大的移民城市聖保羅。這里居住著世界人種最複雜的八千萬人。共同的夢想使不同的種族變成一個“純正的族群”—聖保羅人。 “世界移民大熔爐”歷練出絢麗多姿、匪夷所思的“本土文化”,它展現於人們的精神上以及感官上,深入到生活的每一個層面。
張彥君
BOA Center Limited 總裁
二零零九年二月十日於巴西聖保羅
攝影師張彥君
張彥君,一九六三年生於河北石家莊,畢業於空軍第十六飛行學院航行系。資深記者、圖片攝影師、獨立製片人。歷任空軍全天候運輸機指揮員、圖片製作技師、軍事攝影記者、畫報攝影部主任、圖片編輯、職業攝影師等。現任BOA和《資源雜誌》總裁。
一九九四年,創立中國第一個商用網絡圖片庫。
一九九五年至一九九七年,為中國一百零九位著名的長征老紅軍將士拍攝藝術肖像,編輯出版了大型攝影集《長征人》和在北京、深圳等舉辦“中國─長征老紅軍將士肖像攝影藝術展”。
從一九九八年開始,由專攻獨幅人物造像轉向用攝影圖片和動態影像講故事,研究影像的社會功能。
二零零零年移居巴西後,獨自策動了“文化的魅力”影像計劃,同時創辦了以介紹中國和巴西文化資源為宗旨的中葡文雙語雜誌《資源雜誌》,並開始拍攝首部感性影像記錄片《巴西·愛之詩》。影片首次從移民角度探秘“巴西本土文化”,關注種族文化的傳承及其社會價值。
二零零一年,開始嘗試以圖片方法記錄影像,提出“圖片電影”和“感性記錄”;這一概念於二零零九年在巴西聖保羅大學和聯合傳媒大學舉辦《巴西·愛之詩》舉辦的學術研討會上獲得代表認可。
二零零二年,進入南美洲熱帶雨林,探秘和拍攝土著印第安人的生存環境和現實狀態;同年,深入聖保羅貧民窟記錄他們的生活狀況。
二零零三年初,拍攝紀錄電影《巴西嘉年華會》。這是巴西第一次許可外國人獨立、全程記錄巴西嘉年華會。三月,帶著三名巴西隨員開始拍攝記錄電影《巴西·愛之詩》,期間,獨自進入世界最後的濕地─斑達瑙和亞馬遜流域,尋找和記錄當年的淘金客的後裔。
二零零六年,在中國西南山拍攝記錄電影《天傑地靈》,這是第一部介紹中國民族文化傳承的文化片,該片在巴西的展映,直接引發了巴西人對中國文化傳承的關注;同年,隨捕撈船進入大西洋深海,記錄印第安人古老的捕魚方式。同年,長時間宿營大西洋海灘,研究移民文化的融合與變遷。
二零零七年,率“巴西─中國民俗文化交流使者代表團”訪華。該團由巴西文化部、電影電視製片工會、嘉年華森巴學校、電視台記者和圖片攝影師組成。訪問期間,在中國南寧和柳州市分別舉辦了“亞馬遜生態圖片展”。 “文化的魅力”也由“影像計劃”擴展為“中巴文化傳播計劃”。
二零零九年,中國文化部立項“《文化的魅力─巴西·愛之詩》影像文化展”和“拍攝記錄電影《中國之根》”。該片以中國地域的人文為主線,通過標誌性元素的感性影像描述,詮釋中華民族的文化之“根”。